第六五四章 大汗的哀羞-《混在大明搞社团》


    第(2/3)页

    甚至队伍后面还有不少青壮跟随,话说一打起来跟着捡人头也好,这些骑兵肯定不会停下割人头的,这些青壮就可以做这个了。

    

    冒领肯定不行。

    

    但割人头时候扒装备捡战马,这些都是可以的,到时候首级战功骑兵们分,青壮们有装备和战马也同样能够捞一笔。

    

    这时候镇南王亲自出马,胜利是毫无悬念的。

    

    紧接着杨信通过德胜桥。

    

    德胜门已经打开。

    

    同样在城墙上守军的欢呼中镇南王率领的骑兵踏出德胜门……

    

    “把本王的旗帜举起来!”

    

    杨信站在城外的尸山血海中说道。

    

    这里的确堪称尸山血海,作为林丹汗的主攻目标,光德胜门瓮城到护城河间这一小块地方,就堆积了上千具死尸,而护城河的冰面上一片血色,冻结的死尸和鲜血构成很有冲击力的画面。

    

    他对面的两军已经列阵完成。

    

    满桂部在东北方,一万骑兵排成钢铁的墙壁,所有骑兵全部密集靠拢,一支支带着小三角旗的丈八长矛竖立,恍如一片飘浮在钢铁反光上的云霞。

    

    而林丹汗带领的蒙古骑兵则列阵西边,但数量已经不可能有四万了,最多也就三万,除了在攻城时候折损的,其他很显然就是在满桂到达后逃跑的,不得不说这些家伙太令人失望了。他同样也分成了两个阵型,一个正对着满桂,但不是察哈尔骑兵,应该是苏布地率领的杂牌,很显然目的就是阻击满桂,不过这些杂牌同样很难说怎样。

    

    他们的核心就是朵颜苏布地。

    

    他是塔布囊,也就是黄金家族姻亲,过去依附于哈喇慎,主要牧区在宁远以西的山区,号称拥有上万骑兵,但实际上也就五千左右。

    

    他就是想趁机做热河山区的老大,

    

    哈喇慎在之前遭到林丹汗的暴打后实力锐减,全靠大明保护才能幸存,满套儿的东土默特这次被林丹汗灭了,热河这片山区他的实力最强,他就是想混个王爷,但他想混个王爷,不代表他手下那些同样拼凑起来的诺颜和塔布囊们就不一定了。

    

    人家又捞不到王爷当。

    

    而林丹汗率领的察哈尔骑兵主力则对着德胜门。

    

    他们的装备混乱。

    

    棉甲,锁子甲,札甲,也有少量胸甲之类,基本上都是明军淘汰然后被晋商卖给他们的,武器仍旧以冷兵器为主,但也有少量火枪,甚至就连小炮也有几尊。

    

    而且也没什么编制。

    

    依然是他们那套拼凑式,各部诺颜带着自己的部属,跟随着那些洪台吉们,因为各个诺颜能出动的兵力都不一样,所以总得来说阵型混乱,只有林丹汗身后的主力,也就是他直属的还有点军队样子。

    

    杨信的旗帜在身后缓缓竖起……

    

    “林丹巴图尔,老朋友来了你怎么不出来?”

    

    杨信吼道。

    

    说完他催动战马踏着死尸过桥。

    

    对面林丹汗的阵型中,立刻显出一阵混乱。

    

    话说察哈尔部认识他的可不少,当年在广宁城下他活捉林丹汗的场景,可一直留在参战的数万察哈尔骑兵脑海中。

    

    但林丹汗没有回答。

    

    “林丹巴图尔,陛下以王爵相授,每年给你们俸禄,赏赐,让你们的子孙可以到大明享福,给你们修建寺庙祈福,保佑草原兴旺,咱们拍着良心讲,大明皇帝对你难道不够恩宠?可你是如何回报的,上次你造反作乱,大明皇帝赦免了你,依然对你恩宠有加,现在你又造反作乱,杨某在草原上朋友无数,还是头一回见像你这样厚颜无耻的。

    

    博硕克图汗从不造反。

    

    卓里克图汗从不造反。

    

    车臣汗归顺后也从不造反。

    

    草原上哪个如你这般忘恩负义?”

    

    杨信吼道。

    

    博硕克图汗就是卜石兔,人家本来就是博硕克图汗,只不过大明过去按照带兔的恶趣味,一直音译卜石兔,卓里克图汗是炒花,他本来全称就是舒哈克卓里克图洪巴图鲁,也可以叫卓里克图洪巴图鲁,卓里克图的意思是勇敢,他其实也有个带兔的旧称,他叫爪儿兔。而车臣汗是硕垒,车臣的意思是智慧,这是天启给他们的汗号,另外续顺公,忠顺公这些也有汗号,他们都可以称汗,除了续顺公以外其他汗一人一根九斿白纛。

    

    续顺公是女真,他不用九斿白纛。

    

    杨信吼完之后,林丹汗那边终于有了动静,紧接着他从侍卫中间催马走出。

    

    不过他是肯定不敢靠前的,已经被杨信掐着脖子活捉过一次的他,很清楚靠杨信太近的后果,所以紧接着他弟弟粆图走出并到了杨信面前。

    

    “镇南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