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一节 形式主义-《明末有钱人》
第(2/3)页
其后的内阁第三号人物徐光启也跟着表示道:“老臣也愿意捐出一半的俸禄。”他无意同周延儒、温体仁争宠,只需随声附和也就行了。
三位内阁大臣是文官的领袖,既然他们三位都有了捐献俸禄的表示,那其余朝廷官员便也只好认捐俸禄——有的捐了半年,有的捐了三个月,再不济的也捐了一个月的俸禄。
京官没有那么多来钱的门路,不能像地方官员那样想着法子搜刮百姓,而只能搜刮那些官员从百姓那里搜刮来的银子。而那些地方官都是精明不逊色于自己的家伙,要他们掏钱谈何容易?
那些内阁辅臣、六部尚书、各司主事自然可以想方设法地盘剥一番,其余官员可就没什么法子了,有时候连朝廷例行发放的补贴银子都未必能够如期拿到,让他们捐出半年、几个月的俸禄,实在是叫他们肉疼。
而让他们肉疼的罪魁祸首,又是姬庆文这个引人羡慕嫉妒恨的政坛新贵。
于是姬庆文一时脑热的决定,又复得罪了无数官员。
不过在这个时候,这些官员的怨气还不得发泄,只因姬庆文如今圣眷正隆,要是现在找茬同姬庆文过不去,那可就是在同皇帝过不去。而崇祯皇帝可不是个好惹的,你不去惹他,他也不来惹你,互相相安无事就算是不错了——毕竟当年权倾朝野的九千岁魏忠贤,不也只因崇祯皇帝的一句话,便落了个一条白绫悬梁自尽的下场吗?
仪式结束之后,姬庆文倒也没有吝啬,待崇祯皇帝回宫之后,便向全体观仪的王公、贵戚、文官、武将宣布,就在自己下榻的云来客栈,摆上三天三夜的流水席,大家只要想去吃,就尽管去吃个痛快。
官员们可都实际得很,特别是一些清水衙门里的清苦官,刚“被迫”捐了几个月的俸禄,手头正紧,正好乘着这机会打打牙祭、揩揩油水,省三天的饭钱,手头上也能宽裕一些。
至于朝廷里那些不缺钱的大官们,他们手里有钱,也不靠俸禄吃饭,不过姬庆文年纪轻轻就封了爵位,可谓是前途无量,同他打好关系也是应当的。
于是这些官员们,便也去云来客栈,只吃了一顿晚餐,说了几句空洞无聊、可有可无的奉承话,就算是祝贺过了。
给姬庆文封福禄伯这件事情也算是朝廷之中的一件大事了,这件事办妥之后,朝廷就要紧锣密鼓地接着办理另一件大事。
那就是继续审问袁崇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