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如隔岸观火-《官道天梯》


    第(2/3)页

    杨健看着张晓京离去的背影道:“有时候换个思路,想要钱重修教学楼也不是光要靠县里拨款,其他途径也能搞到钱嘛。”

    ……

    从县教育局出来,张晓京心情很惆怅,他不明白现在这个制度是怎么了,个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些人明明手握权柄,却常对百姓疾苦视而不见,犹如隔岸观火,只求明哲保身,漠视责任与道义。

    如果坐在危楼里上课的学生们是他们的儿女后代,又会怎样?

    张晓京忽然想通一件事,为什么当初提出要在韩庄村作为试点进行修路时,镇上和县里会那么支持。

    第一是因为那个时候初来乍到,和程光伟的关系还没闹掰,最重要的是修路是摆在明面上的政绩工程,上面领导们都能看得到,下乡考察时万一途径韩庄村,龙川镇政府面子上也过得去。

    相比之下重修小学教学楼这种事就属于自我感动,光老百姓念政府的好有什么用,能让上级赏识从而升官发财才是硬道理。

    张晓京开车到韩庄村村委会看了看学生们的上课情况,最大的会议室被学生塞满,由于桌椅板凳不足,学生们只能坐在地上上课,塑料板凳当成书桌使用。

    这些都是祖国的未来啊,张晓京有些心酸,乡村振兴口号喊了多少遍,可还是连最基本的教育问题都得不到解决。

    听村支书说,这些孩子大多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在城里打工,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

    张晓京看到他们才这么小岁数,脸庞就因为风吹日而晒烙上一层淡淡的红褐色,眼睛却如清澈的山泉般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捧着泛黄的书本仿佛在与世界对话。

    对他们来说,知识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走出这个村子才是毕生追求,这样张晓京想起自己的小时候,若干年前他也是这群孩子里的一员,以大地为书桌,以星光为烛火。

    校长走过来问道:“张镇长,教学楼改造的事怎么样了?一直让学生们在这里读书也不是办法啊。”

    张晓京一咬牙,不就是钱么,筹!没了张屠夫还能吃带毛猪不成。

    回到镇政府,他盘点了一下自己手里的商界资源,除去未来老丈人郑耀东,好像就剩一个同是做房地产的连云,以前在住建局当办公室副主任的时候倒是有不少开发商老板想刻意结识张晓京,饭局被他一一推掉,导致现在无资源可用。

    郑耀东和连云都实力雄厚,重建个小学教学楼轻而易举,可张晓京觉得亏欠郑雨洁太多,凭什么让人家出钱帮自己解决问题,连云那边又不好意思张口,只能自谋出路。

    忽然,报纸上的一则新闻吸引了他的注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