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 硬一点 软下来-《这个导演要谢罪》
第(2/3)页
“对面知道山头上不剩几个人啦,天黑前肯定会再试一次。”
他转过头来看着陈一鸣,嘴角翘得更高咧得更大,“可惜他们不知道,咱们有援军到了。”
他放下支起来的左腿,顺势转过身猫下腰往前挪,时不时地扭头说话。
“趁着敌人还没上来,我带你认识一下九连的同志。
别看你只是一个人,但相当于山头战力一下子增加了20%,敌人白天攻不下阵地,现在就更攻不下来。”
陈一鸣没有跟着石磊蹲爬,而是把后者直接拉起来,然后鼓起了掌。
“石哥,就是这个感觉。你演的可比视死如归高级太多了。能告诉我你是怎么设计的吗?”
两人重新落座,石磊笑着说道,“开头是我想差了,打了6天6夜,200多人的连队只剩下最后8个,还硬给谁看呢?
打到这个地步,我想指导员该讲的话,该做的政治工作,早就已经做过不知道多少遍了。
剩下的7个战士,意志无需考验,斗志无需鼓舞,士气无需动员。
指导员的作用,反而应该是软下来,以本人的放松来带动整个连队放松,充分发挥出技战术水平。
我没打过仗,在这里代入的,其实是体育运动员和教练员。
以前我参演过体育剧,采风的时候职业队的教练就说,越是关键比赛关键比分,越是要让运动员放松。
那个节骨眼叫暂停,根本不讲技战术,就是聊天,舒缓心情。”
陈一鸣听得内心赞叹不已。
这就是技术流的角色分析,粗一看平平淡淡,既不燃也不热血。
但真正代入进去就会发现,唯有这样的平淡,才能衬托出百战残兵笑对生死的气概。
前世陈一鸣十分喜欢《能文能武李延年》,反反复复刷了好多遍,幕后访谈和花絮更是百看不厌。
那部剧算是陈一鸣构思《1951》的教科书,在他看来半岛战争就该这样拍才对味儿。
唯一让陈一鸣觉得遗憾的,只有《李延年》的最后一段。
始终坚持还原历史的主创,最终还是倒向了现实,选择了一个不现实但是豪情满怀的结尾。
按照陈一鸣的推想,老英雄在整场战役中都在身体力行着一个原则,也就是这部剧的题眼。
能文能武!
文则讲清楚道理,武则发挥出战力。
政治工作,他能想出既挽救逃兵、又激发士气的两全其美的方法。
军事工作,他始终冷静沉着,讲战术、讲组织,不断重整部队发扬火力。
这才是李延年荣膺“功勋”的原因。
陈一鸣相信,别说戏里守军只剩下几个人,哪怕只剩下李延年自己,他也不会做决死冲锋的事情。
第(2/3)页